今年51歲的王喜龍是鎮賚縣坦途鎮長城新村黨組織書記,2020年10月,他又多了一個新“頭銜”——村級林(草)長,每個月在責任區內巡林一次,監督鎮賚縣坦途鎮長城新村6名生態護林員的工作。他們手中的巡護機與縣林草局指揮中心的巡護終端聯網,確保全天巡護、包片管理,一旦發現毀林(草)情況及時上報和處理。鎮賚縣所有林(草)區塊的生態護林員充分利用這個高科技“小設備”,將巡護時間、地點和事件,及時在一個中心、一套網格和一臺終端之間第一時間上傳,為上級部門及時提供第一手資料。這也是鎮賚縣自2020年7月被納入全省林(草)長制改革試點工作以來的亮點之一。
一年來,鎮賚縣堅持“定目標、高站位、重創新、抓落實、促融合”的工作原則,高效推進林(草)長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可喜成效。
高位推動——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
11月4日,哈吐氣蒙古族鄉副鄉長孫志浩和林草站站長戴佳音到哈吐氣村林間查看巡護工作。他們向村級林(草)長張健和生態護林員李忠華了解林草安全情況,并提醒他們當下注意加強巡護林草防火工作。
林(草)長制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縣委、縣政府適時組織召開全縣林(草)長試點動員部署會議,下發試點實施方案,選擇東屏鎮、哈吐氣蒙古族鄉、國有林總場作為工作標準樣板。成立了由鎮賚縣委、縣政府黨政一把手為組長、26個部門和單位為成員的鎮賚縣林(草)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賚縣林草局。各鄉鎮(場)村成立領導機構,設立鄉級林(草)長制辦公室,鎮賚縣上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領導體系。他們還因地制宜,建立科學的目標任務體系。結合《鎮賚縣林(草)“十四五”規劃》,確定了林草資源保護發展總體目標,即確保森林、林地、草原保有量不減少,確保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步增長,確保防范森林草原火災、防治林草有害生物目標任務落實,促進林草資源節約集約科學合理利用。
探索創新——建立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
在鎮賚縣,像李忠華這樣堅守在林草看護一線工作的生態護林員每年雖然僅有5000元的收入,但是他們盡職盡責、認真巡護,為保障林草安全提供了第一道屏障。為了確保林(草)長工作全面深入開展,鎮賚縣共設置縣、鄉、村三級林(草)長319人。實現林(草)長責任區行政區域、網格化管護全覆蓋;在1086名生態護林員隊伍中,按照“村聘、鄉管、縣考核”原則,擇優選聘思想素質強、身體條件好、文化水平高的人員為林(草)長制護林(草)網格長,配置巡護終端、巡護記錄,佩戴巡護工作明白卡、護林員袖標等必備工作設備;鎮賚縣共設置鄉級監管員42名,由鄉級林(草)長辦人員兼任,細化日常工作監管責任體系;以行政村為單位,根據基層警力配置,每個行政村設置1名責任民警,鄉村兩級共設置警員150名,做好涉林涉草案件處理。目前,鎮賚縣形成了層層監管、逐級負責的工作模式和責任機制。
狠抓落實——確保提高工作成效
一年來,鎮賚縣在縣、鄉累計投入資金341萬元,用于林(草)長制信息宣教設施、信息化綜合指揮平臺、購置護林員巡護終端等建設。目前,鎮賚縣共設立林(草)長制擎天柱式大型宣傳牌21塊、責任區域信息公示標牌18塊,制作安裝了集工作宣傳和信息公示于一體的公示牌181個,配套工作制度板19套;設置縣、鄉兩級林(草)長制辦公室19個,配備專職人員46名,各鄉鎮(場)優先設置辦公室、安置3名以上專職工作人員,配齊辦公設備;每個行政村還在村委會設立了生態護林員工作崗。委托白城聯通分公司利用“政務云”系統,強化“數字林草”“智慧林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林草資源一張圖,搭建起一體化、高標準的林(草)長制數字化信息綜合指揮平臺,通過實行“林(草)長通APP+信息中心智能化管理”,鎮賚縣林草資源形成了全方位、數字化管理與護林員管護相結合的“雙管”格局。建成了白城市唯一的高標準縣級林(草)長制調度指揮中心??h林(草)長辦建立了鎮賚林(草)長制試點工作微信群和微信公眾號,暢通了群眾參與和反饋信息的渠道。
林草茂盛——生態立縣美名揚
鎮賚縣歷史上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近年來,鎮賚縣各級黨委、政府堅持生態立縣,嚴守生態紅線,舉全縣之力,戰風沙、抗干旱、斗鹽堿,規模性組織開展了以“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為代表的“舉縣三年大造林”“舉縣造林大會戰”和“三年再造百萬林”等一系列城鄉造林綠化美化活動,生態林草建設成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城鄉生態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目前,鎮賚縣林業用地70881公頃,其中有林地47587公頃、灌木林地3323公頃、疏林地187公頃、未成林地4331公頃,林木蓄積總量31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0.1%。鎮賚縣草原面積63.1萬畝,其中天然草原面積8.39萬畝,其他草地面積54.71萬畝;草原分布零散,屬性為國有草原,現已全部落實草原承包責任制;草原等級三級,植被蓋度70%左右,萬畝年產量3萬噸左右、產值1500萬元左右。2010年,鎮賚縣被國家三北局評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優質工程獎”、被全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白鶴之鄉”。2011年3月,被省政府評為“2001-2010年度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先進單位”;5月,被省政府評為“吉林省綠化標準縣”。2013年4月,鎮賚縣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范縣”。2016年9月,被省政府評為“2011-2015年度吉林省綠化美化吉林大地先進集體”。2019年初,鎮賚縣“環城國家濕地公園”成功獲批;2019年3月,被省綠化委員會授予“最美城市綠地”稱號。鎮賚縣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區樹立起了一面嶄新的生態林草建設旗幟。
2021年是我省啟動實施新一輪“十年綠美吉林行動”開局之年,鎮賚縣按照省、市兩級總體部署,適時啟動了“第三個十年綠美鎮賚行動”。截至目前,完成各項工程造林3.45萬畝。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新建綠美村屯6個、完善提高28個,新增公路綠化30公里,完善綠化里程320公里,洮兒河堤防綠化18公里。國有林場工資田還林1800畝,完成草原建設任務0.6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