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從根本上解決露天焚燒秸稈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進一步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今年以來,鎮賚縣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完善秸稈禁燒工作機制,持續推進秸稈處置“5+1”模式,以肥料化、能源化和飼料化為主,原料化和基料化為輔,大幅提高秸稈綜合利用能力和水平,同步加大對剩余秸稈無害化處置力度,實現“通過嚴格管控確保不能燒、通過‘五化’利用確保不用燒、通過培育市場確保不想燒”的全域禁燒總目標。健全和完善工作保障體系,建立和提高秸稈露天焚燒火點處置能力,形成火點發生后快速反應和及時撲滅工作機制。各鄉鎮、村屯都成立了巡邏隊和滅火隊,24小時不間斷巡邏,保證出現火點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撲滅。
實施網格管理 加快秸稈離田
鎮賚鎮太平山村回收秸稈的商戶呂連國和司機已經連續工作多日,全村800公頃玉米秸稈,已由秸稈吸附機處理25公頃,離田打包55公頃,陸續銷往通遼地區作為牛飼料。鎮賚鎮預計12月末前,全部完成秸稈離田打包工作。
秸稈全域禁燒工作開展以來,鎮賚縣建立了縣、鄉(鎮)場、村、屯(社)四級“全面覆蓋、網格清晰、分級管理、層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網格化屬地管理體系,形成鄉(鎮)場為主、村落實、屯(社)管片、戶聯防的秸稈禁燒工作新格局。
鎮賚縣各鄉(鎮)場制定秸稈離田方案,按照綜合利用、農民自用和廢棄等類別,分類明確秸稈離田方式、離田數量、離田時限、離田去向以及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謀劃配備相應的撿拾機械,充分發揮縣內建設的6個大型秸稈儲存場所的收儲能力,實現應離盡離,還設置1處秸稈儲存場所,供村民使用。加大水稻低留茬收獲機械推廣力度,力爭水稻留茬不超過5厘米,解決水稻秸稈露天焚燒問題。
嚴控秸稈焚燒 推進綜合利用
為從源頭解決秸稈焚燒問題,鎮賚縣積極推進秸稈“五化”綜合利用措施。他們陸續展開秸稈肥料化利用工作,推廣和應用對玉米秸稈實施免耕、深翻等技術進行還田,對水稻秸稈實施深翻、深埋、旋耕、春攪漿、秋攪漿等技術進行還田,并實施秸稈和畜禽糞便協同處理,開展坑塘式、條垛式堆漚等技術的試點示范;相繼開展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工作,利用飛鶴牧場、和合牧業等大型養殖企業,進一步實施“秸稈變肉”工程,擴大飼養規模,提高秸稈消納能力,發展以秸稈為基料的食用菌產業和以秸稈為墊料的養殖業;推進燃料化、原料化利用工作,利用該縣現有生物質發電企業及國家嚴控煤炭消耗的契機,提高秸稈消耗量;推廣秸稈打捆直燃技術供熱領域的應用,推動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煤炭。同時謀劃推進以秸稈為原料的新型建材、包裝材料、制漿造紙、纖維素乙醇等項目建設。各鄉(鎮)場則對存量秸稈采取無害化處置裝置、利用空閑地坑塘堆放等措施,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置。
加大巡查督查 營造濃厚氛圍
鎮賚縣成立了由縣督查辦牽頭,環保、公安、林業、農業等部門組成3個巡查組,進行全天候不定期巡查。每個鄉(鎮)場成立2個,每個村、屯(社)各成立1個巡查組,全天候巡查。以網格為基本單元,全面開展“地毯式”巡查檢查,及時發現并制止秸稈露天焚燒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露天焚燒行為。這個縣還建立火點應急處置體系,在每個鄉(鎮)場成立1個火點應急處置隊伍的基礎上,每個村、屯(社)成立1個應急處置隊伍,各應急處置隊伍配備鏟車、滅火機、掃帚、鐵鍬等必要的滅火器材。
大力營造全域禁燒的輿論氛圍,自10月開始,鎮賚縣電視臺每天播放《鎮賚縣人民政府關于全域禁燒農作物秸稈的通告》。各鄉(鎮)場采取大喇叭廣播、建立微信群、張貼條幅、入戶發放傳單等宣傳方式進行宣傳,并與農戶簽訂責任書。及時宣傳秸稈禁燒工作好的經驗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秸稈禁燒工作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提高農民主動參與意識。